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中國古代文學交流 同祖同根同源文化一體

2011年02月14日 15:50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我應邀赴臺灣逢甲大學文學院任客座教授半年,除了給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有關課程之外,還與臺灣古代文學界的朋友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半年的任教經歷,使我較為深入地了解了臺灣高校古代文學研究的情況。

  臺灣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承繼大陸20世紀40年代以前的學術傳統而來,其間經過50-60年代、70-8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10年的發展,形成了與祖國大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新格局,是當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其成就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60年代,是臺灣當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起點。此前臺灣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似乎尚未形成一個獨立的格局。1949年,一批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者相繼來到這里。所以,50年代臺灣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基本上以大陸遷臺的一批學者為主,他們所承繼的學術傳統,主要是清代乾嘉學派乃至“民國”后以進化論為主導的考據之風,以及秉承孟子的“知人論世”觀,以史傳生平為主的個人傳記思想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蘇雪林、臺靜農、屈萬里、王叔岷、王夢鷗、葉慶炳等人為代表。至50年代末期這種學術風氣有所改變,加強了對文學文本的研究和藝術的分析,其中以徐復觀的詩學研究和葉嘉瑩的詩詞研究,具有開風氣之先的功勞。這個時期的學術成果以文獻考據和整理居多,同時,也正是這批學者到臺灣以后,著力培養一代新的學人,為臺灣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长汀县| 津市市| 嵩明县| 响水县| 志丹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静海县| 马山县| 富宁县| 聂拉木县| 金阳县| 水富县| 腾冲县| 会昌县| 贵德县| 福建省| 米脂县| 建水县| 合川市| 宽甸| 忻城县| 湖南省| 南靖县| 莱芜市| 东城区| 会泽县| 兴山县| 北碚区| 娱乐| 睢宁县| 濮阳市| 前郭尔| 蒙自县| 卢湾区| 弥勒县| 涪陵区| 涿州市| 石阡县| 华宁县|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