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專家建議兩岸建立共同防災救災機制

2010年11月03日 08:45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兩岸應建立共同防災救災機制,定期展開防災、救災合作,建立定期交流與災害聯防機制,多開展兩岸專業救災人員的交流,聯合舉行重大防災救災演練;建立協調機制,以便使專業人員及物資盡速投入救災。”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不久前臺灣蘇花公路塌方導致數百人受困,迄今仍有20多人失聯。謝明輝說,臺風與地震是臺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而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來臺大陸人員越來越多。在災難多發的臺灣,如何加強預警防災?萬一災難發生,如何聯動救災?“建構兩岸共同防災、救災、救難機制,已經刻不容緩。”

  他認為,對于自然災害的救災,并不是只靠團結與人海戰術就可完成,必須依賴知識及技術,通過完善機制整體串聯,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

  “大陸已建立起完善的救災救難機制,并已具備防災應變及動員能力,臺灣也已積累一定經驗。”謝明輝認為,兩岸共同建立防災、救災、救難機制,可以將災難損失降到最低點,提高災難救援效率。

  他進一步建議說,兩岸災害專家平常就應加強交流,雖然災害難料,但仍有許多方法可以預知及預防自然災害。兩岸可先建立以氣象、地震及疾病等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團隊,彼此交換意見及專業知識,為兩岸的天氣預報、地質變化及疾病進行預測和防范,以便提前作好準備,將災害減至最低。

  “兩岸防災、救災、救難機制有利于兩岸人民福祉,有利于兩岸的和平發展。”謝明輝說。(記者任沁沁)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永安市| 梓潼县| 台前县| 正阳县| 峨眉山市| 新河县| 大洼县| 无锡市| 张家港市| 拜城县| 沂源县| 屯门区| 璧山县| 边坝县| 通州市| 葫芦岛市| 萍乡市| 兴安盟| 遵义县| 高淳县| 河西区| 邓州市| 仁寿县| 岱山县| 宝兴县| 耿马| 三台县| 五峰| 神池县| 平顶山市| 吉林省| 靖边县| 和政县| 肃南| 鄄城县| 抚松县| 图木舒克市| 怀安县| 攀枝花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