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22K政策傳言何處來? 臺媒:以訛傳訛從未有過

2014年05月13日 07:4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消息 “22K(22000元,新臺幣,下同)政策”糾纏了在臺灣執政的國民黨當局5年了,眾多社會新鮮人與勞工也是“聽見一次、抱怨一次”,到底“22K”這個令人望而生恨的政策哪里來的呢?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其實22K政策是源自于2009年因受金融風暴影響,臺灣失業率飆高,“教育部”提出“2007-2010學年度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目的是希望藉由一整年的企業實習,讓這群在“2007至2010學年間畢業的大學生”可以累積職場經驗,厚植工作能量。

  實習生雖然每月實領22000元,但額外還享有每人每月4190元的勞健保與勞退金補助,每位實習生實際每月獲得的薪資為26190元。因此,即使在2007年至2010年間,22K也應是不存在的。

  國民黨執政的臺灣當局,原先用意是希望企業在得到補助后,加碼至市場薪資水平。但沒想到,在金融風暴侵襲下,企業老板只想節衣縮食過日,削減人事成本是最直接的做法,因此許多企業主沒有加上他們該加的部份,而是直接給了當局補助的26190元,而由于22K的傳言,反而拉低了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標準。

  臺灣當局當年給的22K,其實不僅只有22000元,但是在以訛傳訛下,22K竟成為社會新鮮人的薪資魔咒,始料未及。然而,如果企業真把員工當做珍貴資產,該肯定員工貢獻時,就該在薪資上給予肯定,別讓青年因為低薪而貧窮。(中國臺灣網 何建峰)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泰顺县| 班戈县| 崇信县| 淮阳县| 聂荣县| 安康市| 莱州市| 诸暨市| 同仁县| 临武县| 思茅市| 濮阳市| 江油市| 赤城县| 佛冈县| 海晏县| 五大连池市| 象州县| 南充市| 衡阳县| 吴旗县| 科技| 仙居县| 个旧市| 日土县| 马尔康县| 南江县| 通州市| 库伦旗| 介休市| 肇庆市| 敖汉旗| 江山市| 方正县| 佛冈县| 盐津县| 徐水县| 盘山县| 平阳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