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歷史

時間:2009-09-03 10:26   來源:國新辦網(wǎng)

  寧夏歷史概述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寧夏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3 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派兵在寧夏屯墾,境內修筑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還興修了著名的秦渠,開創(chuàng)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前206~220年),這里農(nóng)耕經(jīng)濟已相當繁榮。唐代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寧夏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貿(mào)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

李元昊雕像

  蒙古滅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設寧夏衛(wèi),清設寧夏府。民國初年,寧夏府改為朔方道,1929年成立寧夏省。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4 年撤銷寧夏省,將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ū),其余部分并入甘肅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宋代以前的寧夏

  寧夏居黃河上游,北倚賀蘭山,南憑六盤山,黃河縱貫北部全境,歷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

  境內靈武市“水洞溝遺址”、中衛(wèi)長流水和固原地區(qū)諸多太古先民活動遺址的發(fā)掘發(fā)現(xiàn),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三代”以前境內為北狄、西戎各游牧部落居牧區(qū),先后被稱之為葷粥、鬼方、狁、匈奴和胡等名。至戰(zhàn)國間,寧夏地區(qū)開始歸隸中原政權管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此設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墾,興修水利,開創(chuàng)了引黃灌溉的歷史。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兩次巡視寧夏,移民70萬,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興水利,設定郡。十六國間,為匈奴鐵佛部首領郝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進入南北朝時期,寧夏社會日漸穩(wěn)定,經(jīng)濟開始恢復。北魏,北周時繼續(xù)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放,當時就已稱這片塞上灌區(qū)為“塞北江南”了。

  唐朝安祿山亂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當時,寧夏平原已相當富庶。

  宋代,黨項族正是憑借這塊塞上得天獨厚的綠洲作為根據(jù)地,才能在西北 建立一個史稱“西夏”的萬里之國。

西夏“大安寶錢”

  西夏王朝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1227年,元滅西夏后,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之名,明朝設寧夏衛(wèi),清代設寧夏府。

  近、現(xiàn)代的寧夏

軍閥馬鴻逵

  民國初年寧夏改為朔方道,此時大部分時期在馬福祥、馬鴻逵家族回族軍閥的統(tǒng)治下。1929年成立寧夏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寧夏省撤銷,阿拉善等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ū),其余部分并入甘肅。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台县| 高雄市| 阜城县| 闽侯县| 沂水县| 邵武市| 遵化市| 景谷| 陵川县| 葵青区| 桃园县| 普宁市| 环江| 黄山市| 道真| 贵溪市| 昆明市| 海晏县| 长阳| 比如县| 莎车县| 泰顺县| 彝良县| 井冈山市| 泸州市| 天水市| 长兴县| 隆林| 岳西县| 师宗县| 托里县| 吴川市| 和平区| 晋州市| 泰兴市| 泌阳县| 恩施市| 泰安市| 大邑县| 黄石市|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