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頻道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研究成果  | 臺灣姓氏  | 尋根圖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譜鉤沉  | 名門望族  | 各姓名人  | 尋根覓親  | 好書共賞  | 常識薈萃
 
 
政協委員潘碧靈建議:將姓氏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時間:2008-03-27 13:28    來源:中國家譜網     
 
 

  “中國的姓氏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談起中國的姓氏文化,潘碧靈委員如數家珍:我國姓氏的來源大概有34類。有的以國為氏,如唐、虞、夏、商、周、秦等;有的以地為氏,如傅、蒙、池等。潘碧靈委員認為,中國姓氏的活躍是中華民族內各宗族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結果,要將姓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潘碧靈委員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變遷,姓氏這一承載著國民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為我國資源和人口的協調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同時也使我國的姓氏資源發生了變化。”潘碧靈委員說,“強者恒強”的現象在姓氏發展變遷中也得到了應驗。據最新調查統計,中國第一大姓李姓人口已近1億人,而那些稀缺姓氏都因二代有50%的女性而可能喪失姓氏權,這種現象值得憂慮。也許用不了100年,中國社會中大姓人口越來越多,重名者越來越多,而那些稀有姓氏卻不復存在,其姓氏中蘊藏的豐富的遺傳信息也蕩然無存。
   

  “應將姓氏的保護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疇,尤其要注意對稀有姓氏的保護。”潘碧靈委員建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稀有姓氏的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和記述各姓氏源流、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及存在的問題;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稀有姓氏的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將那些人口不足10萬者作為稀有姓氏,建立稀有姓氏名錄體系;對稀有姓氏,國家可在生育指標上視同少數民族,借鑒少數民族的生育政策,盡一切可能保護其延存。
   

  (來源:人民政協報)

 

 
編輯:楊永青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长海县| 文山县| 莱芜市| 布尔津县| 田东县| 贵州省| 镇远县| 徐州市| 池州市| 扶余县| 磐石市| 红安县| 绥棱县| 高要市| 阳城县| 安福县| 云霄县| 肥西县| 蕲春县| 三门峡市| 宝应县| 西华县| 天长市| 泸水县| 濮阳市| 安陆市| 元氏县| 蓬溪县| 同仁县| 花莲市| 潢川县| 奇台县| 门头沟区| 梁山县| 界首市| 林周县| 孙吴县| 武陟县| 荣昌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