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緣:清代碑刻見證閩臺往來淵源

2011年05月04日 10:29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在(福建)霞浦縣博物館里,去年10月發掘的清代碑刻如《國泰民安》的碑文,記載了霞浦與臺灣自古就有經貿往來和政治、軍事聯系的史實,見證了兩岸“商緣相連”、“法緣相循”。

  博物館吳春明介紹說,去年10月20日上午,霞浦縣投資改造府前路,工人在翻修下水道時發現了清代碑刻。縣博物館干部聞訊即趕到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在路旁兩邊水溝展開地毯式搜索,先后發掘出《福寧洲鎮憲顏大老爺恩德碑》、《感之建祠碑》、《國泰民安》、《賓陽門》、《鶴舞迎祥》、《膏火田記》等六通清代碑刻,以及門柱殘段、獅子底座等石構件。其中,《國泰民安》等三通碑刻的內容,涉及清代霞臺商貿、政治、軍事方面的聯系。

  《國泰民安》碑高218厘米,寬72厘米,厚9厘米,輝綠巖質地,碑額為楷體陽文,正文為楷體陰文,豎排,共17行,500字。據考證,該碑立于道光11年(1831年),是一塊官府告示牌,從碑文內容看,刻碑目的是為保護當時販運臺灣大米等進入霞浦貿易的客商。據民國版《霞浦縣志》(卷之三十上義行)記載,當時霞浦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加上“地方戶口增每繁”,米糧奇缺,需要外來船運米接濟饑民,即碑文所說的“全賴臺米接濟”。但是,外來糧船進港后屢受衙役、營兵借口查驗敲詐勒索,米商不堪其擾,不敢進港,碑文所說的“米商無至者,民間嗷嗷”。福寧府李姓學員見狀極為憤怒,自費獨往省城,呈辭力陳弊端,終獲“宮保總督部堂孫批本司等會詳議覆”,責令霞浦嚴令禁止不法行為,霞浦縣即勒石示諭:“如有船戶販運臺米進港,聽其隨時糶賣,不得擾累阻撓,倘有兵役奸民人等私向米船索取,例規一經察出或被呈控,定即嚴挐究治決不姑寬。”從《國泰民安》碑刻發掘地點和碑文內容看,其與《霞浦縣志》記載完全吻合,見證早在清代霞臺之間就已“商緣相連”。

  而同時出土的《福寧洲鎮憲顏大老爺恩德碑》和《感之建祠碑》(殘),又為清代霞臺間就有政治軍事聯系提供了實證。兩碑寬分別為82和80厘米,厚13和10厘米,均為楷體陰文,花崗巖質地。碑文記載了雍正年間福寧總兵顏光旿興利除弊、捐俸構囊運米減價及優恤戍臺將士等業績。據民國版《霞浦縣志》(卷之二十四、二十七)記載,雍正元年(1723年)顏光旿任福寧總兵,適逢雨陽不調,出現碑文所述糧食“頻年歉收、米價騰涌”,百姓“覓糴無門啼”。顏“視同己饑”,于是捐出俸祿,“構囊運米減價發糶”。全洲百姓深受其恩,于1726年11月開石鐫刻《福寧洲鎮憲顏大老爺恩德碑》,以志不朽。顏任職期間,還“借給三營之兵食”,三番五奏請朝廷,“請優恤贍全省戍臺兵眷”,水陸七十二營的兵將,無不披其恩澤。乾隆乙未年(1775)夏,顏光旿病逝46年之后,戍臺兵營一個叫施得成的隊目,發起修建顏公祠,并開石璇題《感之建祠碑》。碑文內容與《霞浦縣志》記載一致。(歐招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衡东县| 垣曲县| 周口市| 张北县| 南靖县| 同江市| 神池县| 安阳县| 兰州市| 罗定市| 永平县| 麻栗坡县| 金门县| 突泉县| 甘肃省| 伊通| 都匀市| 阿坝| 古田县| 莱芜市| 花莲市| 霸州市| 台前县| 伊通| 同心县| 仁布县| 藁城市| 项城市| 杭州市| 兴和县| 张家口市| 无极县| 陇西县| 泗水县| 民丰县| 桦南县| 文安县| 阿拉善右旗| 万山特区|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