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專家:兩岸協助防災救災 有意義而且應該做

2009年11月09日 07:42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寧波消息 在寧波參加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的專家們表示,兩岸協助防災救災,是有意義而且應該做的一件事,希望兩岸建立適當的平臺和機制,強化這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針對防救災議題,與會人士多有提及汶川地震和臺灣“8·8”水災,既對其間激發出的兩岸互幫互助、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表示敬意,也對兩岸防救災方面的已有經驗和未來合作給予分析。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重點實驗室主任崔鵬已經和臺灣同行有多年的切磋互動。他表示,汶川地震發生后,很多臺灣同業結合臺灣抗震經驗為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獻計獻策,提出了科學選址、強化監測、合理利用坡地、注重災后災民心理健康等具有價值的科學建議。臺灣發生“八八水災”,大陸專家學者也及時介紹大陸泥石流和滑坡的治理經驗,特別是從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中的摸索出的泥石流、滑坡等的防治經驗,幫助臺灣受災同胞。

  崔鵬建議,兩岸可以進一步深化合作,比如互派學生,分享教育資源,共同培養人才;將兩岸學術積累和工程經驗合編教材,服務高等人才的培養和社會實踐;開展科學家的1至3個月的短期交流,甚至推動科學家到對方的學術機構任職,把形式上的交流發展為實質上的教育、學術和情感上的融合。

  “兩岸協助救災,是一件有意義而且應該做的事。”臺灣中華消防及減災學會理事長趙鋼說,畢竟中華民族同文同種,血濃于水,兩岸本就是一家人,如能就防災、救災、賑災、救難等課題進行研討,會有助于共同對抗災難,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增進同胞情誼。

  趙鋼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說,在防災方面,兩岸應有適當平臺建立經常性、常態性資訊交換機制,提前預警;在救災與賑災方面,應簡化程序,便于救災人力、物力就近快速支援,“救災落到實處,是兩岸同胞實質而最有意義的接觸”;遇有急難救助,特別金門、馬祖兩地,應不分兩岸彼此,就近送醫治療,爭取救命時間。

  趙剛建議,兩岸經貿、旅游等交流頻繁,在防災救災領域也需跟進,可研擬成立“兩岸中華防救災協會”一類的民間組織,協商建立兩岸資訊共享、互助救災、急難救助、重大災害賑災救助等機制,并推動防救災學術、經驗、技術交流。

  這些專家的建言,也得到大會的支持和認可,得以歸納概括寫進大會共同倡議,倡議明確提出了加強兩岸在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防范、救援、重建等領域的合作。(記者 鐘寶華)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田云鵬 ]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长葛市| 迭部县| 醴陵市| 柳河县| 北京市| 呼和浩特市| 三原县| 普格县| 紫云| 达日县| 泸西县| 宝清县| 兴隆县| 石屏县| 姜堰市| 永仁县| 河东区| 永仁县| 嘉荫县| 博兴县| 乳源| 兰州市| 涟水县| 金塔县| 平安县| 昭通市| 汉阴县| 台湾省| 新野县| 中牟县| 赞皇县| 固始县| 皋兰县| 游戏| 灵宝市| 偃师市| 大英县| 恩平市| 揭阳市|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