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上海精神” 完善全球治理 更多更好造福全人類
2025-09-03 13:3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9月1日上午,習近平主席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并發表題為《牢記初心使命 開創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9月1日下午,習近平主席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并發表題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講話。兩篇講話引發強烈共鳴。
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題為《牢記初心使命 開創美好未來》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從黃浦江畔到海河之濱,上海合作組織走過不平凡發展歷程。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年來,成員國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果、歷史性成就,樹立了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習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組織率先建立邊境地區軍事領域信任機制,最早采取打擊“三股勢力”多邊行動,維護了地區和平安寧;率先啟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使地區發展繁榮動力更加充足,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更加完善;率先締結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宣告世代友好、永不為敵,促進了各成員國人民相親、民心相通;率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丁曉星:“‘四個率先’是說上合組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是我們一直堅持‘上海精神’,未來還要堅持‘上海精神’,以便推動上合組織更健康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強調,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
丁曉星:“上合組織的人口已經接近了全球一半,覆蓋亞歐大陸接近三分之二的面積,經濟總量已經到了30萬億美元,合作領域涉及政治、經濟、安全、人文四大領域的50多個具體領域,不論從規模來講,還是合作覆蓋的領域來講,它都是最大的區域性合作組織。”
未來,上海合作組織如何更好地發揮組織功能?習近平指出,各成員國仍須遵循“上海精神”,腳踏實地砥礪奮進,一是堅持求同存異,二是堅持互利共贏,三是堅持開放包容,四是堅持公平正義,五是堅持務實高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五個堅持’是中國給出來的上海合作組織和未來發展重要的一些任務,從政治、從經貿務實合作,包括人文交流,包括在國際事務當中堅持公平正義,最后落到怎么樣去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機制建設。”
習近平指出,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同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聯系起來,同各成員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聯系起來。截至目前,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投資存量超過840億美元,同其他成員國年度雙邊貿易額突破5000億美元。
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更好發展,中方始終講求一個“實”字。中方計劃在有需要的成員國實施1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今年年內向成員國提供20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未來3年對銀行聯合體成員行新增發放100億元人民幣貸款;從明年開始,在現有基礎上將上海合作組織專項獎學金名額翻一番,實施上海合作組織博士生創新培養計劃,共育學術科研卓越人才;未來5年,在成員國建設10所“魯班工坊”,提供1萬個人力資源研修培訓名額。
習近平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牢記初心使命,積極擔當作為,推動上海合作組織行穩致遠,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堅定前行。
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題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講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首先,習近平主席對國際局勢做出了重大判斷,他提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然是時代的主題,同時霸權主義、霸凌行為仍然存在,世界正處于變亂交織時期,人類發展也處在十字路口。”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是銘記歷史、共創未來的重要時刻。中方愿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此,習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第一,奉行主權平等。堅持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參與、平等決策、平等受益。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丁曉星:“習主席近些年針對世界之變、時代之問,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這次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議。為什么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實際上是針對全球治理的問題,推動構建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體系。”
李自國:“特別是第一條非常重要,就是平等,強調了平等,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不論貧富,不論大小規模,強調的是平等的參與權、決策權和享受。”
第二,遵守國際法治。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等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確保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平等統一適用,不搞“雙標”,不將少數國家的“家規”強加于人。
第三,踐行多邊主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加強團結協作,反對單邊主義,堅定維護聯合國地位和權威,切實發揮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自國:“現在世界進入變亂交織的歷史時期,國際關系失序,大國關系失調,國際治理體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強調規則和法治建設,個別國家對于聯合國框架下的機制,對自己有利就用,無利則棄。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堅定捍衛聯合國的權威,捍衛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第四,倡導以人為本。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保障各國人民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更好彌合南北發展鴻溝,更好維護世界各國共同利益。
孫壯志:“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標是為了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發展再落到根本上,就是要解決民生的福祉,解決人的問題。我們經常講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以人為本,就是為了讓人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個基本的目標,國際合作也一樣。習主席專門強調以人為本,這也是國際關系、國際合作當中需要秉持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
第五,注重行動導向。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統籌協調全球行動,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打造更多可視成果,以務實合作避免治理滯后和碎片化。
丁曉星:“全球治理體系因為涉及到全球這么多個國家、這么些組織,一定要加強協調。習主席一直特別重視,比如‘一帶一路’他提出倡議,這十多年我們一直在搞落實,一直在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么多的項目都已經落地了,全球治理倡議也是重在要行動、要落實。”
習近平強調,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合作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上合力量”,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上合示范”,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采取“上合行動”,當好踐行全球治理倡議的表率。
李自國:“習主席還特別強調了中國貢獻:成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個平臺,同時成立三大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和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在人口年輕的這些國家里面,教育合作和職業教育合作對于這些國家的老百姓改善生活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習近平最后強調,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勇擔大義、篤行大道,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定維護二戰勝利成果,讓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果更多更好造福全人類。
包括與會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在內的各方人士表示,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演變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站在世界各國命運與共和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高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創造性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彰顯新時代中國的大國擔當,為與各國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澎湃動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