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時隔10年,黨中央再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主要是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對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
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取得輝煌成就。站在新的起點、面臨新的形勢,怎樣做好城市工作?
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工業化進程,西方走了幾百年,而我們只用了幾十年。深層次看,我們工業化的短板還很多,要花時間去補。城鎮化也是這樣,不能面子可以、里子不行,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強調“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新路子,映照出中國共產黨人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
“‘大城市病’明顯緩解。”“過去海外輿論認為它是不可破解的。僅僅過去了10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上盤點成績:“最為人們稱道的就是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2024年北京空氣PM2.5平均濃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藍天成為常態,我在北京APEC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藍’沒有食言,實現了。”
時下,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城市工作的系統性、復雜性不言而喻。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起城市工作的部署時強調:“事情說了,得聽到落地的回響,看看落實得到底怎么樣。”
聽回響、看落實,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關鍵。
“推進城鎮化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習近平總書記從“按規律辦事”的角度觀察城市產業布局、指出發展癥結,“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全國各省份都要往這些方向去發展產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要解決不懂裝懂、自以為是的問題,防止出現拍胸脯、拍腦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有自身的稟賦與特色。搞建設、謀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一個大原則。
“一個城市是不是就靠一業來發展,那不一定。靠幾業,靠什么業,都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根據具體情況去定,不能下單子。”總書記曾生動指出。
不同場合、不同主題,戰略清醒一以貫之,對正確政績觀的要求一以貫之。
新路子,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初心。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始終惦念群眾是否住得穩、過得安。
在北京草廠胡同,他指出“讓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過上現代生活”;在遼寧撫順東華園社區,了解避險搬遷安置情況,叮囑“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好,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在重慶民主村社區,關切地說“黨中央很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舊小區改造好”……
“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從最大努力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出發,在政策上系統設計,不能顧此失彼。”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深刻指出,“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強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視了。‘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從“加強停車位、充電樁等便民設施建設”,到“為廣大市民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再到“高度關注‘一老一小’,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此次會議的一項項具體部署,充分體現人民至上、“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價值旨歸。
新路子,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觀。
對于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自覺。他曾說,“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
城市工作,考驗的是歷史遠見。
“我是很喜歡研究歷史的。作為從政者,不熟悉歷史,特別是中國史,沒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來把握現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們的目標,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我國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城市是一個主要載體。總書記曾說:“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
這次會上,總書記明確強調:“像大規模遷移砍伐樹木、濫建文化地標、隨意更改老地名那樣的事,決不能再干了。”
政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我講了‘一個尊重、五個統籌’,這些并沒有過時,要繼續抓好落實。”
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讓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總書記指出,“現在的城鄉人口流動還是候鳥型的。市民和農民之間的平衡轉化,要體現在政策上”。正是基于這一判斷,中央有一條“托底”的政策:進城老百姓的農村責任田和宅基地,自愿原則下可以退出,政府不能強行收回。“這個過程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
城,所以盛民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城市治理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把牢社會主義大方向,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新征程上,一座座城市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需要、人民訴求、人民滿意深度嵌入城市治理體系,讓每一座城市都真正成為人民的幸福家園。
總監制丨閆帥南 王姍姍
監制丨馬麗君
制片人丨興來 寧黎黎
執筆丨張亞楠
編輯丨江雨航 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