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可能從科技島變成小吃島?(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全球景氣不好,臺灣受創(chuàng)特別嚴重,經濟成長主要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zhàn)這塊市場。對此,臺灣財經作家狄驤感嘆,他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yī)師等紛紛轉戰(zhàn)餐飲小吃業(yè),“難道臺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yè)’?其它行業(yè)都要滅絕了嗎?”
狄驤撰文指出,最近幾年,臺灣在世界發(fā)光的不再是信息科技成就,而是那些從路邊攤起家的平價小吃,令他心頭百味雜陳。
他接著說,臺灣勞工低薪、過勞問題嚴重,加上外資又不來投資,逼得許多人才放棄半導體學術研發(fā)等夢想,“小吃現在就像是臺灣經濟垂死的最后一口氣,當這一口氣咽下后,臺灣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根據臺灣“財政部”先前統計,住宿餐飲業(yè)2016年開業(yè)比重達10.9%,連續(xù)5年超過1成,但歇業(yè)比重高達7.3%,在8大主要行業(yè)類別中首稱冠。狄驤認為,再這樣下去,餐飲小吃業(yè)真的會多到賤價互砍、血流成河,可想而知,市場上過多的供給業(yè)者,屆時就會像不動產中介一樣,不到半年就倒幾千甚至上萬家。
狄驤強調,全世界熱錢不會投資臺灣美食,而是會聚焦在AI(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以及電動車和5G產業(yè)。他示警,未來餐廳恐出現大量不用支付勞健保、勞退金的機器人服務生,還有會自動向廠商下訂單備料,甚至自己做出麻辣燙鹵味小吃的AI機器,這將會終結臺灣目前僅剩的勞動力和產業(yè)利基,臺灣整體生產力勢必降低。(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