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English

張華:“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的啟示未過時

2017年10月19日 11:00:46來源:中國臺灣網

  2005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發(fā)表《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十年后,在島內政局和兩岸關系或將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刻,回顧、紀念、反思這一歷史性事件,對今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仍有諸多啟示。

  第一,堅持對臺戰(zhàn)略的辯證統(tǒng)一 

  2005年是兩岸關系發(fā)展極為關鍵的一年。連任后的陳水扁不斷叫囂“公投制憲”,在島內推動“去中國化”運動,在國際上鼓吹加入國際組織,兩岸關系發(fā)展面臨極為艱難的局面。

  對此,大陸基于國家總體戰(zhàn)略需要,始終保持戰(zhàn)略定力和自信,堅持用辯證思維來解決問題。一方面,全國人大于3月全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除了堅持兩岸和平、交流合作的主軸外,還在第八條規(guī)定了“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三種情況。另一方面,中共中央于4月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率團來訪,并達成《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

  如果說《反分裂國家法》是反映大陸強硬的一面,那連戰(zhàn)主席的來訪便是“巧實力”的體現。連來訪不僅化解了陳水扁當局搞“臺獨”分裂活動的內部動能,而且在國際和兩岸間形塑了“并不是所有臺灣人都支持臺獨”的氛圍。

  十年后的今天,大陸的實力已有極大的提升,運用實力的手段也更加成熟自如。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兩岸關系經過七年的和平發(fā)展,兩岸經濟和民間已經高度融合。對于島內任何的“臺獨”挑釁言行,大陸都有足夠的籌碼和手段加以遏制。但同時,大陸也應堅持辯證思維,立足于爭取臺灣民心,利用“巧實力”制衡“臺獨”勢力發(fā)展。

  第二,堅持反對“臺獨”的底線思維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經常講,要有底線思維。在臺灣問題上,底線思維就是始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始終堅持促進兩岸民眾福祉。在2005年兩岸關系緊張時期,大陸堅持底線思維,對逾越底線的行為決不妥協(xié),并予以堅決打擊。在《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中,國共兩黨達成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識。這一共識,成為國民黨執(zhí)政后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政治基礎,為兩岸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目前,雖然島內有人講,臺灣民眾的“主體意識”不斷升高,蔡英文甚至講“臺獨是青年人的天然成分”,但大陸堅持認為,臺灣的“主體意識”并不等于“臺獨”意識,而是臺灣民眾的愛國愛鄉(xiāng)意識;部分臺灣年輕人之所以擁抱民進黨,不是因為認同民進黨的“臺獨”理念,而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相對被剝奪感”的自然反應。因此,認為大陸會根據島內政局和這些所謂“民意變化”而調整對臺政策基調的看法,純屬戰(zhàn)略誤判。

  中國大陸作為大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戰(zhàn)略信譽。如果連最為核心的臺灣問題都不能堅守底線思維,可以立場反復,如何在和平崛起過程中讓他國信服?就臺灣問題而言,如果不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如何向數十年來的對臺政策交代?如何向島內的愛國民眾交代?大陸的對臺政策底線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沒有變,未來更不會變。

  第三,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靈活策略 

  矛盾論講,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國革命的歷史告訴我們,要想改變被動、不利的局面,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建立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邀請連戰(zhàn)主席來訪,就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的杰出運用。

  共產黨和國民黨有歷史恩怨,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諸多方面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臺獨”分裂活動極為猖狂時期,雙方都堅持認同“九二共識”和反對“臺獨”,都認為需要遏止兩岸關系不斷向下滑的趨勢,這就構成了兩黨能夠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大基礎。

  事實證明,國共聯(lián)手遏制“激進臺獨”的做法,受到兩岸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給予“臺獨”勢力致命打擊,有力地維護了臺海和平。在此后的兩岸關系發(fā)展中,陳水扁當局雖然推行“臺獨”活動愈加瘋狂,但內有國民黨等泛藍勢力的制衡,外有中國大陸的打擊,始終沒有掀起大的波浪,反而導致民進黨在2008年“大選”中一敗涂地。未來,兩岸關系發(fā)展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很多波折,但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重大戰(zhàn)略思想,仍是指導對臺工作的重要法寶。(作者:張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本文為中國臺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與作者。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tài)|轉載申請|聯(lián)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高青县| 高台县| 红河县| 富民县| 巴南区| 宁陵县| 兴化市| 平阳县| 福泉市| 临邑县| 湘潭市| 裕民县| 巴楚县| 庆元县| 西充县| 镇巴县| 新田县| 酉阳| 抚松县| 汶川县| 新丰县| 河东区| 济源市| 元朗区| 甘肃省| 阳春市| 甘泉县| 内丘县| 望江县| 青铜峡市| 翁牛特旗| 静海县| 南通市| 英德市| 锦屏县| 土默特左旗| 同仁县| 南木林县| 房山区|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