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_只有精品亚洲_亚洲成色777777女色窝_国产综合色在线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林三益”:海峽隔不斷的百年筆墨傳承

2017年06月09日 14:23:0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臺北市重慶北路二段一幢臨街的老舊矮樓里,“林三益筆墨莊”第四代傳人、37歲的林昌隆拉開一扇柜門,里頭一只銹跡斑斑的保險箱早已不用,卻仍被精心保存著。

  這是一只漂洋過海到臺灣的保險箱,收藏的是這個制筆世家百年來顛沛兩岸的艱辛與痛楚,還有薪火相傳的執(zhí)著與堅守。

  “我曾祖父那一代民國初年在福州創(chuàng)辦了‘三益筆齋’,制作的毛筆當時行銷福建、臺灣以及南洋一帶。”林昌隆為記者打開“記憶的保險箱”:1946年,曾祖父到臺北開店,1949年之后就沒能回鄉(xiāng),與大陸的親人從此咫尺天涯數(shù)十年。

  “當初到臺灣做生意很辛苦,特別是我們做毛筆的,因為臺灣物資匱乏,沒有合適的毛料,而兩岸往來又完全中斷,只能通過香港等第三地的貿易商取得。”他說。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兩岸隔絕的堅冰消融,林父回到大陸,不但與福州親人重新取得聯(lián)系,還能到河南及東北等地親自挑選制筆用的羊毛、貂毛。

  “父親跟我說過,當時在大陸各地采購,常常要坐很長時間的火車,冬天更是凍得厲害。”林昌隆說,“現(xiàn)在條件好太多了,‘三通’很方便。父親和生活在福州的叔叔一起辦理采購,有充足且上好的原材料,筆的品質就更有保障了。”

  但好景不長,傳統(tǒng)筆墨生意很快陷入空前困境。“時代在發(fā)展,毛筆不再是人們的日常書寫工具。最艱難的是2000年前后,臺灣教育制度做了一些調整,書法不再列入中小學課程,我們以學生為主的市場一下子萎縮得十分厲害。”林昌隆說。他不無感慨地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不僅要上書法課,周記也被要求用毛筆書寫。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当阳市| 平南县| 彭州市| 辰溪县| 土默特左旗| 金溪县| 清新县| 那曲县| 静安区| 台中市| 灌阳县| 广灵县| 江达县| 城固县| 特克斯县| 六枝特区| 正宁县| 宜昌市| 玉环县| 通河县| 镇宁| 宁都县| 嵊泗县| 瓦房店市| 巴南区| 茶陵县| 新晃| 万州区| 天镇县| 五华县| 汤原县| 类乌齐县| 乌海市| 日照市| 莲花县| 青岛市| 九江县| 大石桥市| 浪卡子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