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上看風景
坐高鐵的時光
是珍貴的獨處時刻
也是難得的放空良機
央視主持人勞春燕
與你一起分享
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莉女士的美文
《高鐵上看風景》
有一年冬夜,我在天津站的站臺上等候火車。忽然,天上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凜冽的寒風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裹緊了大衣。就在這時,復興號徐徐駛入視線,那一刻,我的心里頓時生出一股安穩。
進入溫暖的車廂坐下,再看窗外蒼茫的飄雪景致,腦海里便跳出“燈火可親”四個字。于我而言,那一刻的高鐵,就像一個裝載溫暖的神奇盒子,它能穩穩地把我們從彼處送到此處;更意味著再過半小時左右,我就能抵達北京南站,很快便能與家人團聚。
七年前,我還在天津工作,因為常來北京出席會議,成了京津高鐵的常客。即便有時有車接送,我也依然選擇高鐵——不為別的,就為它的快捷與準點。我常常從北京開完會,坐上回天津的高鐵,再轉乘地鐵到家,而北京的朋友還堵在回家的路上。一起開會的伙伴們,總愛在微信群里驚呼:“你都到天津吃上飯了,我還在三環堵著呢!”這聲驚嘆的背后,滿是對京津高鐵便利的感慨。
來到北京工作以后,我乘坐京滬高鐵的次數漸漸多了起來。高鐵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幾乎是我出差的首選。
京滬高鐵的便利,實在讓人驚喜。有一年夏天,我去蘇州出差,特意提前出發,先在上海虹橋站下車,和久違的好友見了面、聊了天,之后再動身前往蘇州。誰能想到上海到蘇州這么近呢?不過是回一條微信的功夫,再一抬頭,竟然錯過了下車的站點。那是我第一次在高鐵上坐過站,當時心里特別慌張,趕忙跑去尋找乘務長。他卻笑著安慰我:“別急,在下一站下車,換乘下一班高鐵回蘇州就行。”就在我兀自懊惱的時候,另一位男旅客也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原來他因為接電話,也忘了下車。
就這樣,我們結伴在下一站下車,一同等候返程的高鐵。在候車室里,我們漫無目的地閑聊起來。那位大哥告訴我,他的女兒已經二十歲了,正在讀大學;他自己開了家公司,效益還不錯,這次是來蘇州談業務的。
具體還聊了些什么,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談起女兒時,眼里滿是對孩子的期許,只希望女兒能過得幸福。正聊著,返程的列車就到了,我們匆匆上車,就此揮手道別。
坐京滬高鐵,常常能看到不少人在車廂里處理工作。我以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畢業季,還會在高鐵上批改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但最近這兩年,除了偶爾看看書,我不再在高鐵上處理工作了。
我慢慢學會了享受在高鐵上的時光,還養成了一些專屬的小習慣:短途出行時,我偏愛選過道的位置;若是長途旅程,便一定會選靠窗的座位。戴上耳機,播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靜靜看著窗外的風景——這便是我最愜意的時刻。
透過高鐵車窗看風景,雖是尋常小事,卻讓我百看不厭,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樂趣。春天時,車窗外是競相綻放的桃花、杏花與櫻花,村莊和房屋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這片花海之中,隨著高速行進的列車,如夢幻般從眼前掠過;到了秋天,北方還是莊稼收割后開闊的景象,金黃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邊,可一旦抵達南京,就能看到蔥郁的綠色樹冠與蒼翠的山色——那是典型的南方景致。從北到南的風物變遷,總讓我不由得贊嘆祖國的幅員遼闊。
當然,若是晚上坐高鐵,窗外的風景便少了些許趣味。有一年周末,我趕高鐵時遇上了堵車,等匆匆趕到高鐵站,那趟車剛剛開走,只好改簽兩個小時后的班次。登上高鐵時,車窗外已是一片漆黑。好在我隨身帶了一本喜歡的書,一路沉浸在小說的世界里,等再一抬頭,三個多小時已經過去,目的地也近在眼前了。
現在的我漸漸明白,坐高鐵,其實是把自己放進了另一個時空。在這段時光里,仿佛時間都放慢了腳步,外界的嘈雜也漸漸遠去。我可以安安靜靜地待上兩三個小時,甚至更久,安心地“偷懶”——原諒自己不接電話,原諒自己不回微信,就這么聽聽音樂、放空自己,或是看看窗外的風景。于我而言,這段高鐵時光,早已成了獎勵自己的福利,是最珍貴的獨處時刻,也是難得的放空良機。
“我的鐵路風景”故事匯
原創美文征集展示活動
將持續至11月30日
期待分享屬于你的鐵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