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穩民生!1626.8億件“小包裹”為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
央視網消息:11月18日,記者從國家郵政局了解到,今年1—10月,我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幅超過16%,中西部地區業務增長尤為顯著。

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626.8億件,同比增長16.1%。從區域結構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占比分別為70.9%、19.7%和9.4%。與去年同期相比,中部地區占比提升1.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提升0.6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前10個月,陜西、寧夏、新疆等多地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過30%。快遞企業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延伸服務觸角;一方面強化與航空、鐵路等的運輸協同。

為了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喀什郵政開通9條直達航空郵路,涵蓋喀什至上海、鄭州、廣州、北京、杭州等城市,輻射范圍遍及全國大部分省市。此外,快遞企業與新疆鐵路部門推出“前置倉+鐵路干線班列+兩端集配”的新型物流模式,即快遞企業在廠家設置前置倉,直接裝入集裝箱鐵路發運,將傳統路徑的“工廠倉—快遞分撥中心—電商倉”三段式運輸壓縮為“一站式”直達。

隨著“鐵路干線班列+兩端集配”優勢的發揮,貨物抵達后次日即可配送至客戶手中,整體運輸時效提高約10%,物流成本較公路運輸降低近30%。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部主任 劉江:快遞企業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自動化投入,擴大航空網絡覆蓋,并推動“公轉鐵”等綠色低碳運輸方式。通過智能化調度與線路優化,公鐵聯運協同水平不斷提升。前10個月,快遞市場實現加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為激發消費潛力、助力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